“三流企業做產品,一流企業做標準”,這是在中國制造業很流行的一種說法,核心意思是,企業只有掌握了標準的制定權,才算是一流企業,才能立于不敗之地。
這種說法再LED顯示屏行業也是備受推崇,但是隨著行業的發展,以及市場風向的轉變,很多標準化的產品或是方案在終端市場似乎并不歡迎,反而是定制化、個性化的東西更能得到很多終端客戶的認可,定制化已經成為接下來行業的一大發展趨勢。當然定制化成風創造新風口的同時,也給行業帶來很多困擾,比如說,近年來隨著定制化的走紅,終端市場定制化產品規格、種類繁多,不利于市場產品管理,而且在產品光照污染檢測、承重等諸多方面難以具體衡量,妨礙產品規范化進程。(LED顯示屏廠家)
那么眾多身處行業轉型升級浪潮的LED顯示屏企業又該如何協調這二者之間的矛盾,在定制化已然成風的市場環境下,把自己做成一流標準企業呢?
按標準不如重新定義“標準”
眾所周知,LED顯示屏行業的定制產品或者是定制化解決方案,通常都是廠家“開私?!?,獨立產品研發創新,然后再按需生產的。往往這樣生產量是起不來的,當然也意味著價格下不去,自然不能形成產品市場規模,更談不上掌握市場產品標準定制權。正如業內人士所言:“定制化的產品,很難走向規?;?,因為當你的定制化的產品走向規模化了的話,那他就不屬于定制而是常規產品了……”(LED顯示屏價格)
而從標準化產品來講,強調產品研發、生產規范化,從產品的原材料供應到模組應用以及產品規格大小、亮度等都需要“標準”。定制化從市場需求出發創新產品,而標準化從廠家供給出發要求產品,這樣一看似乎二者相互對立,與其陷于“要不要按標準研發、生產”的糾結中,還不如跳出來,讓自己的產品成為新的行業產品標準,重新定義產品標準!
對產品的標準的成功定義,才是優秀企業和一般企業的分水嶺。雀巢定義了速溶咖啡,博朗定義了往復式電動剃須刀,索尼定義了隨身聽(Walkman),微軟定義了Office辦公套件。正如為什么LED顯示屏行業一提起LED小間距,很多人首先想到都是利亞德,不是因為他的小間距產品是行業第一,而是它給了小間距一個明確的產品標準,而且這種標準也被其他屏企認可并跟隨。
產品標準定義者的出現,會讓某一類產品變得相像。它不是一種固有的標準,但是出現之后參與者卻都不約而同地照此執行,因為你不照著做,終端市場會認為你不合格。微軟Office之后,辦公套件都要包含字處理、電子表和演示文稿;iPhone之后,智能手機都變成了正面一塊led大屏幕,用手指直接在屏幕上點劃操作;小間距之后,開啟了LED顯示屏室內市場甚至民用市場(小間距電視)進程……能夠被市場、行業認可的產品標準定義者,一定是行業最有創造力、最了不起的偉大公司